俗語云: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專利最牢靠!
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的大環境下,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演變為“專利的較量”。專利的數量和質量,是衡量一家企業經濟競爭實力的重要標志;專利的布局,是決定一家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競爭步伐,企業往往擁有多項專利。而專利布局,是指企業綜合多項因素,對專利的時間、地域、技術和產品等維度進行有效組合,旨在形成對企業有利的專利組合。
根據布局策略的不同,專利布局分為四種模式:路障式布局是指將實現某一技術目標之必需的一種或幾種技術解決方案申請專利,形成路障式專利的布局模式。路障式布局的優點是申請與維護成本較低,但缺點是給競爭者繞過己方所設置的障礙留下了一定的空間,競爭者有機會通過回避設計突破障礙,而且在己方專利的啟發下,競爭者研發成本較低。
總結來看,采用這種模式進行布局的企業必須對某特定技術領域的創新狀況有比較全面、準確的把握,特別是對競爭者的創新能力有較多的了解和認識。該模式較為適合技術領先型企業在阻擊申請策略中采用。城墻式布局是指將實現某一技術目標之所有規避設計方案全部申請專利,形成城墻式系列專利的布局模式。城墻式布局可以抵御競爭者侵入自己的技術領地,不給競爭者進行規避設計和尋找替代方案的任何空間。
當圍繞某一個技術主題有多種不同的技術解決方案,每種方案都能夠達到類似的功能和效果時,就可以使用這種布局模式形成一道圍墻,以防止競爭者有任何的縫隙可以用來回避。地毯式布局是指將實現某一技術目標之所有技術解決方案全部申請專利,形成地毯式專利網的布局模式。采用這種布局,企業通過充分的專利挖掘,可以獲得大量的專利,同時圍繞某一技術主題形成牢固的專利網,從而可有效阻止競爭者進入。
總結來看,這種專利布局模式比較適合在某一技術領域內擁有較強的研發實力,各種研發方向都有研發成果產生,且期望快速與技術領先企業相抗衡的企業在專利網策略中進行使用。此種布局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基礎性專利掌握在競爭對手的手中,那么就可以針對該專利技術申請大量的外圍專利,用多個外圍專利來包圍競爭對手的基礎專利,就像大樹周圍的灌木叢一樣。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阻遏競爭對手的基礎專利向四周拓展,從而極大的削弱對手基礎專利的價值。
二是當基礎專利掌握在企業手中的時候,就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基礎專利周圍搶先布置叢林專利,把自己的基礎專利嚴密的保護起來,不給對手實施這種專利布局的機會。
綜上所述,企業專利布局“進”可將技術納入國際標準、實施專利許可,為自身在行業競爭中贏得先機,“退”可繞開專利壁壘、做好專利訴訟應對,成功抵御競爭對手的進攻。